中信銀行信用卡主,不配喝瑞幸、星巴克?
作者/潘哥⠠監製
/大曼⠂
排版/洋洋
薅信用卡羊毛,也需要科技與狠活兒?
在中信36+1的權益中,搶瑞幸、星巴克需要開啟外掛,訂酒店的權益點可能被白嫖,體檢洗牙、接送機、高爾夫等權益,也有不同程度的縮水,原本真香的36+1,變得越發雞肋了。
不過,權益縮水的信用卡,並非中信銀行一家,工行、建行、招行等主流發卡行,信用卡權益頻頻送來“溫暖”,讓卡主們屢遭打擊,甚至有了維權的想法。
各家銀行信用卡,權益為何紛紛縮水?這似乎在於信用卡市場飽和,互聯網平台的競爭,以及銀行業績壓力下,不得已的降本增效。
而在這種大背景下,那些信用良好的高端人士,關於信用卡福利滿滿的體驗,以後可能隻會存在於記憶裏。
36+1縮水了
最近,中信銀行信用卡,進行了一波權益調整。
其中的“36+1新生活”高端權益,讓很多小夥伴感到了背刺。
比如,在“精彩生活俱樂部”中,瑞幸、星巴克優惠券,愛奇藝、網易雲年卡,開搶時間分別為0點、12點,不僅需要卡主日夜蹲守,每次點開還都是秒沒。
卡主阿秋告訴潘哥:“中信信用卡36+1權益,10張瑞幸32元咖啡券,不上科技的話根本搶不到,領優惠領出了做賊的感覺。”
兌換本屬自己的生活權益,偶爾竟然需要開啟外掛。另一邊,卡主們兌換住宿權益時,甚至可能被反向白嫖。
卡主小王告訴潘哥:“中信36+1權益中,499元加3點權益值,可以預訂一晚豪華酒店。我在三個月的時間內,分別在北京、天津、廣州預訂酒店,居然沒一個成功的,權益點數都打水漂了。”
對此,她向潘哥解釋道:“如果訂房不成功,客服會打電話協商,要不要換酒店或日期。實在沒有合適的,隻能退掉訂單的話,如果點數還在有效期,就會退回到信用卡,點數過期就不退了。”

中信銀行信用卡的生活、住宿權益,讓很多收入不菲的卡主,第一次感受到了卑微;信用卡中的其他高端權益,也有不同程度的縮水。
潘哥了解到,新調整的36+1權益中,體檢、洗牙從一年兩次,變成了一年一次,且僅限卡主本人使用。
接送機服務從兌換屯著用,變成了每日0點兌換時,就要同步預約使用。
高爾夫果嶺從一年36次,縮水成了一年12次。
酒店住宿權益,則變成了2000元年費以上,每年6個房晚,以下的每年3個房晚。
不僅如此,36+1權益兌換時的額外花費,更讓很多小夥伴感到不值。
比如,有網友花費1權益點加99元,兌換一張萬龍滑雪場門票,後續在官方小程序發現,其門市價本身就是99元,白白損耗了1點權益。
還有網友表示:“SPA60分鍾需要268元加3點權益,我自己直接花268元,美團上也能下單。”“499元一晚的豪華酒店,旺季經常訂不上,淡季攜程差不多也能拿下來。”
不隻是中信
眼看著曾經的白月光,變成了如今的蚊子血,不少卡主對此感到痛心。
但對於中信銀行來說,36+1新生活權益縮水,這次並非是第一次。
2024年9月10日,中信銀行信用卡36+1權益中,取消了滑冰、馬術、瑜伽三項服務,讓熱愛運動的卡主遭受打擊。

同時,自從進入2025年,中信銀行的其他信用卡,也頻頻給卡主送來“溫暖”。
比如,中信銀行無限信用卡,原本能每天免費喝杯星巴克。如今想要實現星巴克暢飲,一年需要消費100萬元,不然的話隻有99杯免費;一年消費達到50萬元,可以再送101杯。
權益縮水的信用卡,不止中信銀行一家,如今很多銀行的信用卡,都麵臨著權益縮水的問題。
潘哥了解到,M會員權益中,M5卡主的出行權益中,機場高鐵貴賓廳,從每年10次變成了6次,且不可攜伴;機場快速安檢從4次變成3次,接送機從2次變成1次。
大山白信用卡,曾經的6次代駕、50公裏,變成了3次代駕、30公裏;同時取消了建行指定國內機場貴賓廳,以及全球醫療救援、汽車道路救援服務。
金葵花信用卡,M1卡主以往有機會領5000微克黃金、和5元信用卡還款金;如今的權益變成了,3000微克黃金、或2.8元還款金。

各家銀行的信用卡權益縮水,讓卡主們難以接受,這種感覺就像是,戀愛時百依百順的愛人,結婚後突然換了副麵孔,不僅經常看你不順眼,還總提出無理要求。
因此,一些遭遇背刺的卡主,準備與銀行展開battle。
上海某律所的張律師告訴潘哥:“卡主發現權益受損後,可以依次采取三種方式維權:首先是與銀行客服溝通,要求銀行給出解決方案;其次是向監管機構投訴,準備好權益變更通知等材料;最後是向法院提起訴訟,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。”
信用卡大逃殺
各家銀行的信用卡,權益為何紛紛縮水?潛力巨大的優質客戶,為何集體貶值了?
為此,潘哥與一些行業人士交流,發現原因可分為三點:
首先,在於信用卡市場的飽和。
根據2025年2月17日,央行發布的《2024年支付體係運行總體情況》顯示:截止2024年末,信用卡、信貸合一卡,在用發卡數量為7.27億張,較2023年末減少了約4000萬張,下降幅度達5.14%。
同時,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來,全國信用卡發卡數量,已連續9個季度下降,累計減少了8000萬張,下降幅度約為10%。
因此,在發卡量萎縮的背景下,銀行不再執著於開疆拓土,為了拓客給出的優厚權益,也就漸漸被收回了。
其次,在於互聯網平台的競爭。
比如,機場高鐵站貴賓廳權益,是很多高端信用卡的標配,但在高德、飛豬、攜程、同程等平台上,用戶也可能通過會員、領券等途徑,享受到類似的高端權益,不僅使用起來更靈活,獲取成本也可能更低。
另一邊,對於信貸主力的年輕人來說,支付寶的花唄、微信的分付、抖音的月付等產品,同樣能滿足超前支付的習慣,不僅辦理的門檻更低,開通、關閉也更方便。
最後,在於銀行業績承壓,不得不降本增效。
潘哥發現,2024年第三季度,大行中的工商銀行、建設銀行、招商銀行等,營業收入均下降了約3%。
同時,某城商銀行員工告訴潘哥:“銀行基層員工的日子很難,單位將外包的員工一刀切裁掉了,一些支行櫃台隻留一個櫃員,還有同事被倒扣了400多元薪資。”
可見,對於大多數銀行來說,信用卡權益縮水勢在必行,不是臣妾太摳門,而是實在沒米了。
因此,那些遭受背刺的卡主看來,如今的權益雖然縮水嚴重,但也可能好過未來的規則;畢竟,在銀行整體由粗放型發展,到精細化運營的背景下,那些薅到手軟的信用卡羊毛,以後大概不會再見到了。

精彩回顧
版權聲明:本公眾號所有內容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資料,版權均屬北京三六九零科技有限公司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公眾號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/發表。侵者必究。圖文均原創,請勿盜版。
(轉自:智商稅研究中心)